近年来,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富民强村、加快“三集中”、“三置换”、创新体制机制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太仓最大的特色、品牌和优势,但集中居住率偏低、土地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村级经济不够强、农村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等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今年,市委、市政府将推出多项举措,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核心提示】 现代农业 生物农业产值超100亿元 目标 新增高标准农田4.5万亩,合作农场经营面积扩大到24万亩,生物农业产值超100亿元,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000人次。 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今年,我市将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农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设施装备改善、劳动者素质提高,更多依靠一、二、三产业发展联动,“四化”良性互动,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四个十万亩”产业布局要求,抓紧落实各片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做到规划上图、布局落地。 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着力发展科技农业、培养职业农民、建设生态农村,加快构建以“生产发达、生态优美、生物集聚、产业融合、营销现代”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加快推进以交通主干道沿线、镇级农业产业园区、村级合作农场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一批连片的水稻生产基地、一批水产标准化基地、一批高效园艺生产基地、一批与城乡、人文、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基地。 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培育以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走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农场化发展之路,做大农业产业园区规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合作农场跨区域联动发展。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鼓励和引导农地向合作农场集中,对基础设施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的地块,要全面推行“大承包、小包干”的经营方式;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块,在村集体掌控土地的前提下,可采取委托管理、家庭农场或对外发包等方式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 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加强培育地产优质品牌。 富民强村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目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增长15%。 措施 推进富民强村,拓宽持续增收渠道。 今年,各地将广开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积极采取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等有效措施,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加大低收入户帮扶力度、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形成以工资性收入与财产投资性收入为主体、家庭经营性收入与政策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多元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加大农民创业支持力度,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农民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力度,突出帮助中低收入农户家庭提高劳动技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确保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超60%,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1.9:1之内。 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引导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结合盘活低效存量土地工作,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政策,将散落在管理区、村的工业企业集聚到镇产业园区。 注重农村集体资产总量的增加与收益率的提高,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退二进三”,走转型发展、异地发展、抱团发展、集聚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社区股份合作社,吸纳农民闲散资金投资入股,扩充资本金总量,搞活资产、资本经营,提高收益分配水平,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收入的“双增”、“双赢”。 创新体制 股份合作社资产量化超40家 目标 社区股份合作社资产量化超40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90%。 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今年,我市将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力度整合城乡一体化投融资平台,做大规模、做强载体,为城乡一体化提供资金支持。 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股权、农宅、集体资产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农村产权交易,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引导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推出各种配套产品和服务。 做大做强农业担保与保险,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增强农业担保能力,探索农业再担保,开发“信贷+保险”的金融服务新产品,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 深化农村“五大合作”改革。规范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切实做到量质并举。加快社区股份合作社清产核资、析股量化步伐,稳步提高按股分红收益。 强化各类合作社规范运作,真正建立起与农民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投资入股,让农民在参与合作经营中增收入、得实惠。 建立有效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创新农村集体财务、“三资”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经营性资产实现最大增值、非经营性资产保证完整无损、资源性资产得到有效开发。 集中居住 新增农户超6000户 目标 建成农民公寓房150万平方米,新增农民集中居住户不少于6000户,农村工业企业集中度达92%。 措施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民集中居住进程。 今年,我市将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作为加快“三集中”步伐的突破口。根据既定工作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各区镇将排出项目拆迁计划,实施整体置换,为今后发展留出空间。要在城镇规划区内优先提供农民公寓房建设用地,按照封闭运行的要求,办理建设用地出让手续,规范建设用地行为,通过产权置换,让农民得到实惠。 加快农民公寓房建设进度,对已列入计划的项目要抓紧组织实施,对已实施的项目要抢抓进度,对已完工的项目要抓紧分房安置。尽量缩短过渡期,减少拆迁安置成本。 加大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形成市、镇(区)、村三级共同投入机制,合理完善和增加公建设施,充分考虑公共服务、文化体育及生活娱乐等场所的配套。要创造条件让规划区外的农民通过自拆自建入区集中居住。 生态文明 新增林地、绿地1.5万亩 目标 新增林地、绿地1.5万亩,疏浚市镇河道220公里、农村河道165.7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 措施 注重生态文明,打造现代田园城市。 今年,各地将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健全农村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展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现代田园城市形态。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快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整理农村“三线”,改善农村空间和视觉环境。推进农村生态绿化建设与保护。 继续推进“绿色太仓”建设,开展城乡绿化造林活动,重点做好疏港高速公路绿化等一批绿化建设工程。 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严守“生态红线”。加强农村水环境建设。着力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河道整治,实施河网水系畅流工程,提前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两年工程,营造“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建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 抓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整治质量。将全市所有自然村(含农民集中居住区)和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沿线两侧全面纳入长效管理范围,强化日常监管,有效保持农村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生活环境。 继续推进城镇主要出入口、高速公路两侧、交通主干道沿线等重要“窗口地带”的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城中村、镇中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城镇环境面貌。 建立高效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规划建设、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技术支持等为保障的长效管理常态化运转机制。 积极探索农民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农民群众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上来,共筑环境优美、宜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提档工程,对已建成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逐步进行提档升级。
|